从巴比松到后现代—高更画廊藏品系列展
来源:高更画廊  点击量:760  时间:2017/8/8 16:51:43

从巴比松到后现代——西方现代美术品鉴小展

原:高更画廊藏品系列展

傅怡静(中央美术学院博士后)  

 

展览取名“原”,意在藉原典原作的展示,作原汁原味的品鉴。

本次展览是高更画廊的典藏作品系列展之一,其中精心挑选了近20位艺术家的25件艺术品,集中呈现西方19世纪至今发展而来的重要流派的阶段性作品,从巴比松画派、印象派走到了后现代艺术,虽然无法尽观百年西方美术的衍变更迭,但仍希冀以一个小小的艺术窗口,以一个特定的观看视角,呈现西方现代美术发展之一端。那么从这个展览中,我们至少可以感知到西方美术发展的两大脉络:

 

(一)光·色·线的游走

欧洲“现代派”美术自19世纪末期开始,她是在一定的政治和社会背景、思想根源、哲学基础等中孕育而生的。巴比松画派所处的时代正是法国学院派绘画兴盛时期,也是外来艺术进入、各类文艺思潮涌动、各种革新之风盛行的时机,画家纷纷离开沉闷画室,走进自然,走进枫丹白露森林、原野与乡村,用心体悟、摄取丰富多彩的新鲜元素,以写生方式捕捉种种生动迹象,描绘千变万化的光线和色彩,一改6世纪以来变化甚微的“褐色调子”。这种一反传统的做法,摆脱了臆造的风景模式,向旧有的绘画模式提出了挑战,成为欧洲风景绘画由传统臆造向现实自然转折的重要基石。此次展出的4幅作品体现出巴比松画派典型特征,他们是印象派的先驱。

继而在柯罗为代表的巴比松画派以及库尔贝的写实作风的影响和推动下,在19世纪现代科学技术的启发下,印象派更为自由熟稔地运用这一法则:注重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一切形式要素中他们首先着眼于光和色,利用光线的变幻、颤动和色调的微妙关系,来表达情绪和感情。

此外,西方艺术家对轮廓线的处理也开始变化,更趋丰富、细致,传统风景画中轮廓清晰而有限的空间不见了,笔触的变化增多起来,从而增加了画面的韵律,艺术家情感抒发也更为自由随性,这在Pablo Picasso、Geogres Braque、Dietz Edzard等人的作品中显露无遗。

20世纪后半叶,世界各国在不同美术领域进行了后现代主义的美术尝试,从波普艺术到女性主义艺术、观念艺术、超写实主义、大地艺术……一场“传统与摩登的混血”热热闹闹登上舞台,这里展示了一位东方女性倔强地将其作品植入西方波普艺术史的圆点女王草间弥生的作品。

 

(二)具像与抽象的交锋

西方现代美术思潮风起云涌、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一番热闹景象。但热闹的背后,在各类派别、各种主义变换兴衰之际,始终有一条脉络存在,即具像与抽象的交锋。这是一场持久的交锋,也将继续交锋下去,因为其本质是艺术内容与形式表达的关系,关乎画家艺术提炼与概括的能力与审美取向。展览作品对比中,观者可以领略到这些截然不同却仍能震撼人心的艺术表达。

高更画廊是一个开放多元的艺术天地,以史学方式建构收藏体系,致力于推介、传播中西方传统与现代艺术,分系列推出高品质藏品展,搭建起一架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而本展将西方现代美术的原典原作呈现,让观者零距离品鉴经典,借机深入对西方现代美术的研究,这无疑将有助于我们对西方百余年来的思想史、文化史做更进一步的真实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