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画峰会”·参展艺术家——李宏仁
来源:高更画廊  点击量:1276  时间:2015/8/24 16:56:24

“版画峰会”·参展艺术家——李宏仁

李宏仁先生是中国石版画艺术的拓荒者,1954年受命筹建中央美术学院的石版画工作室,他在借鉴研究国外石版画作品和自己的创作实践中潜心探索,建立起一个在中国从无到有的石版画学科,由此进一步健全了版画教学体系。李宏仁先生在石版画艺术与教学的开拓与摸索,奠定了他在中国现当代版画艺术史上的地位,代表作品有《赵一曼像》、《旭日东升》等。

高更画廊举办的首展“版话峰会——东西方艺术家版画对话展”,邀请了李宏仁与古元、李桦、彦涵等中央美院版画科的开山功臣们的版画作品参展。为此,画廊工作人员走访了李宏仁先生的家,现已耄耋之年的李宏仁先生病恙初愈,谈及版画艺术,仍旧精神矍铄,向我们娓娓道来他石版画生涯中的几则故事:

创建央美石版画工作室

李宏仁先生自幼嗜爱艺术,喜临摹图画,但家境贫寒,没有专业学习的条件,直至1950年中央美术学院建国后第一次招生,才有机会接受专业的美术训练,并受教于徐悲鸿、蒋兆和、彦涵、李桦等诸位前辈。

石板印刷技术始于欧洲,19世纪传入中国,当时以上海的《点石斋画报》最为有名,后被胶版印刷取代。20世纪新兴木刻版画风靡一时,石版画却不普遍。1954年,李宏仁先生受命于李桦先生创建石版工作室,他一边忙于各种教学工作,同时不断钻研探索石版画技法。

石版画工作室最初用的机器是当时工艺美术系陶瓷科的,为了教学的便利,李宏仁先生不断跑民间作坊。当时正值公私合营阶段,大栅栏和前门一带有一些民间作坊专门用石板印刷机印报纸、老北京的药袋子、小广告等,于是,李先生在前门大栅栏一带买到了石板印刷机。版画系买的这批十几部石板印刷器都是日本进口的。由于中央美院需要完成国家交付的为兄弟院校培养师资的任务,后来版画系又陆续把这些机器,以便宜的价格卖给了热爱版画创作的艺术爱好者,为他们提供石版画艺术创作的机会,当时以北大荒石版画艺术团和大港油田石版画艺术团最活跃。

《赵一曼像》的创作缘起

文革后,出于对革命烈士的敬爱和缅怀,李宏仁先生创作《杨开慧》并参加了版画展览,东北烈士纪念馆的有关人士在版画展上看到这幅作品,特邀李宏仁先生创作《赵一曼》的画像。经过多方打听,李先生在北京西单的一个小学找到了赵一曼的孙女。赵一曼的孙女就住在一个普通的小院子,并没有革命烈士后代的待遇,当她赵一曼后代的身份公开时,全校都轰动了。由于赵一曼并没有太多照片留下来,所以李老先生就以赵一曼孙女为原型,创作了《赵一曼像》。在李先生的画中,革命烈士一贯有的慷慨悲壮被刻意忽略掉,画中的赵一曼反而以一种平静柔和大气,传达出革命先烈的内在气质与精神。这幅画把石板印刷特有的细腻感展现无遗,其中透露出来的艺术表现力,是其多年来攻克石版画套色难题的成果。《赵一曼像》成为李宏仁先生的代表作之一,2012年李老先生将《赵一曼像》的各版印制过程捐赠给了母校版画系。

   《赵一曼像》和他另一幅不常见于展览的代表作《旭日东升》,都将在高更画廊开幕展上呈现。

永不停歇的艺术探索

李宏仁先生自23岁筹建石版画工作室,到上世纪90年代末,中央美院从王府井校尉胡同搬到东郊器件二厂时退休,他为石版画艺术的发展与教学,呕心沥血40余年。退休后,李老先生还在地下室开辟了一间小的工作室,但由于经常受发水的影响而作罢。在与老先生的交谈中,可以发现,他有很多艺术想法没有实现,正如李宏仁先生女儿所说,“他对很多作品都不满意,还有很多艺术想法想实现”。多年来,在磨制和腐蚀石板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对李先生的身体产生了很大影响。即便如此,老先生对石版艺术的热忱一如既往,对石版画教学倾尽心血,承其衣钵者如吴长江、苏新平、李帆、李晓林、徐宇等,已然成长为当代版画艺术的中坚力量,这也是李宏仁先生对版画艺术薪火传承做出的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