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话峰会”·参展艺术家——彦涵
来源:高更画廊  点击量:2149  时间:2015/8/30 10:00:52

“版话峰会”·参展艺术家——彦涵


彦涵先生

 

精确得如同钟表一般,几乎是每隔10年,彦涵作品的面貌就会发生一次重大的改变,这似乎成为了一个定律。然而,1976年以后,中国的冰河开始解冻,彦涵作品的面貌似乎在一昼夜间发生了惊人突变。其剧烈的程度几乎与中国社会的变化同步进行。时隔多年之后,当有人问起这段不可思议的经历时,彦涵是这样回答的:“以我多年压抑的心情,1976年以后,突然地得到了释放,精神上的解放直接带来了我画面情绪的明朗……”彦涵在历经无数苦难之后,直接给他的作品带来了三个方面的变化:一是作品表现形式上的改变,二是作品内涵上的改变,三是作品美学观念上的改变。改革开放时期彦涵开始了艺术观念上革命性的跨越,尤其是在经历了长期的压抑之后所迸发出来的“逆反”精神,如同闪现出来的激情火花一样,对于一个有创造性的艺术家来讲,抓住这一时刻的确能够提供千载难逢的机遇。

 


《春潮》 彦涵 木刻 1978年

 

《向大海握手》 彦涵 木刻 1982年

 

1978年,彦涵创作的黑白版画《春潮》揭开了“浪漫主义”时期的序幕。它是这一时期中最早的代表作品,也是“浪漫主义”时期的经典之作。1978年,彦涵作为一个对生活有着深刻体验的“时代艺术家”以非常敏锐的直觉,察觉到发生在中国社会的巨变。其真正的意义在于一个光明和民主的时代即将到来。就在“文革”后不久,他第一次被邀请参加了人民大会堂的新年庆祝活动,彦涵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当场用中国画描绘了一群飞翔在波涛之上、起头奋进的海鸥,作品题目定为:《春潮》。之后不久,他创作出了黑白版画《春潮》。四年之后,彦涵又创作出了寓意改革开放的黑白版画《向大海握手》。《春潮》和《向大海握手》都是彦涵在“浪漫主义时期”的代表作品,都具有极大的象征意义。它们用形象的语言反应出了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除此之外,我们还看到《春潮》和《向大海握手》在艺术形式上的突破。作品的风格开始从自然写实向概括提炼过度,几何结构已经开始显现在形象之中。虽然这两幅作品的幅面都不很大,但是却反映出了彦涵艺术观念的转型,这对于研究彦涵在此之后的艺术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1979年至1981年间,彦涵开始从“黑色时期”的“自然具象”中脱离了出来,他的风格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那种由“激情浪漫”所引导出来的形象,开始趋向于“简洁”和“概括”。而且构图上的“设计”意图也愈发明显。

 

1985年,彦涵访问菲律宾回来以后,创作了木刻菲律宾的《彩帆》,这是一幅典型的“全黑”画面作品,它与1985年创作的“全白”画面《鱼苗》形成了直接的对比。如此的刻意,显示出彦涵艺术思想中的“极端意识”。彦涵的这种“极端意识”还表现出了另一种形式,这就是精心的“刻意”与放松的“随意”,他在这两者之间的游移。“刻意”设计反应出的是彦涵艺术思维理性的一面,而极度的随意性,则是彦涵感觉意识的表现。这种走向“极端化”的发展,也是彦涵艺术探索的特性之一。

 


《彩帆》 彦涵 木刻 1980年

 

《鱼苗》 彦涵 木刻 1985年

 

高更画廊首展“版话峰会--东西方艺术家版画对话展”即将展出的便是彦涵先生浪漫主义变革时期的代表性作品《彩帆》。

 

部分内容摘自君理著《激越之美——彦涵艺术研究》

(四川美术出版社200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