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术学院“接力系列展•艺术再长征” 下月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继2015年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举办的“接力·中央美术学院青年教师写生创作展”之后,今年,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由中央美术学院主办的“接力系列展·艺术再长征”将于2016年12月23日在中国美术馆拉开帷幕。在党委书记高洪、院长范迪安的主导和推动下,本次展览集结了美院各专业院系的创作力量,创作出了一批围绕长征历史题材的新作,展览将以丰富的形式、新颖的面貌体现出当代央美人对长征主题的艺术表现。

 

11月23日,学校在美术馆贵宾厅召开“接力·艺术再长征”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展览的组织和筹备情况,重点介绍以“艺术再长征”为主题,通过多学科并举、集体创研等方式反映中央美术学院在重大主题创作上的时代新象。院长范迪安、党委副书记王少军、科研处处长宋晓霞、设计学院院长宋协伟、造型学院基础部主任张路江出席,党委宣传部部长秦建平主持新闻发布会。来自新华社、中国新闻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文化报、北京日报、人民网、雅昌艺术网等30余家中央及北京的公众媒体、艺术媒体、门户网站记者参加报道。

 

范迪安院长首先介绍了学院策划发起“接力·艺术再长征”创作及展览的时代意义。他指出,中央美术学院作为拥有几代优秀艺术家组成的创作群体,一向在重大主题创作中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以优秀的美术作品体现中国历史的发展。为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中央美术学院以“艺术再长征”主题创作作为重点科研课题,集合全院师生之力,历时一年投入创作,从思想和学术两个层面做好对美院优秀传统的接力,创作出了有特色、有创意的作品和成果。中央美术学院此次“艺术再长征”从组织实施到创作研究,践行了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的精神,通过进一步深化创作科研机制,体现着学院在重大主题创作上新的学术理想和文化追求,引领着师生以人民为中心,在创作上坚持时代的方向。

 

王少军副书记结合从“接力·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青年教师写生创作展”到“接力·艺术再长征”的创作,介绍了中央美院科研创作机制的创新及长效机制的建设。此次“艺术再长征”顺应时代发展与主题,进一步贯彻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中央美术学院整体创作力量的重要平台,不仅延续了从思想、学术上两个层面对学院优秀传统的传承接力,也进一步整合集体力量,探索学院创作路径,为央美百年艺术传统向当代文化语境有效转换,提供了系统性、全局性的研创平台。

 


范迪安院长致辞

 


王少军副书记致辞

 

 

科研处处长宋晓霞详细介绍了中央美院多学科参与的“接力·艺术再长征”创作展的整体情况、创作过程及主要作品。

 

 

创作团队领队代表、造型学院基础部主任张路江结合带领师生赴长征历史现场创作,围绕“红军食谱”的创作感受谈长征精神。

 

 

展览设计、设计学院院长宋协伟介绍了“接力·艺术再长征”展览的全新呈现方式。

 

 

党委宣传部部长秦建平主持新闻发布会

 

 

会上,院长范迪安还就记者提出的展览重要意义等公众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补充介绍,并在会后接受了中国教育报记者的专访。

 

历史的现场 艺术的新路

 

作为中国美术的重要创作群体,中央美术学院在重大主题创作上拥有较强的实力和丰厚的成果,在新的形势下,中央美术学院设立“接力”系列展这一创作研究课题,致力于从思想和学术两个层面实现对优秀传统的接力。此次展览是“接力”系列展的第二次全面启动,展览主题“艺术再长征”不仅突显出央美师生用艺术的独特方式步入历史,用当代人的文化视角重读长征,实现对长征精神的“再回顾”“再体验”“再解读”“再表达”,同时也折射出当代央美人行走在“艺术长征路”上的探寻与追寻。

 

院长范迪安强调:“在当前多样并举、多元并存的艺术语境中,我们应该坚持立足中央美术学院优秀的创作与学术传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艺术导向。一方面要营造自由多元的艺术创作环境,支持美院师生艺术个性的形成与发展;另一方面,也要推动中央美术学院在重大主题创作上的探索创新,以优秀传统为滋养,引导师生投身时代,深入生活,感怀历史,关切现实,努力创作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形式丰富的作品,不断优化美院的创作生态。”

 

“艺术再长征”创作活动自去年11月开展以来,中央美术学院各个院系纷纷组成创作小分队,掀起了走入长征历史、弘扬长征精神的写生创作热潮。各专业师生分赴江西、贵州、四川、陕西、甘肃等长征沿线,深入生活、体验长征,通过搜集文献、探访亲历者、现场写生等方式不断深化对长征历史的认识,发掘长征路上的创作素材,将个体丰沛的情感体验、强烈的精神共鸣同艺术表达形式的创新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从教学、研究和创作三个维度进行了思路整合与实践探索。

 


范迪安院长向"再长征”创作团队授旗

 


雕塑系“再长征”小分队为老红军展示塑像

 


博士写生团赴遵义开展主题创作

 


造型学院基础部师生开展创作

 

多学科参与 多形态互动

 

此次展览结合长征路线和关键性节点,以“坚定理想”、“正确方向”、“艰苦奋斗”、“团结一致”作为四大结构版块,赋予了长征精神以当代文化语境的转换,同时体现出中央美术学院作为一个学术团体所承担的学术责任和人文关怀。

 

展览容括了多样的艺术语言和多彩的表现形式,尤其反映出多学科参与、多形态互动的总体特征。展览作品既有中国画、油画、雕塑、版画等,还涉及影像、动画、绘本、装置、VR(虚拟现实)技术、建筑测绘等多种创作媒介的运用。例如以《红军食谱》为题的作品就是师生深入长征“现场”的集体写生创作,透过近百件描写长征途中食物的油画构成当下人文视角中真实而微观的历史关切;在奔赴当年苏区为老红军塑像的基础上,3.5米高的《老红军王承登塑像》将置于展览空间中,在展览期间让观众参与作品的塑构过程,突显出体验性与互动性的当代艺术表现形态;还有像建筑学院的综合装置作品《红井映像》《叶坪映像》,以测绘瑞金苏维埃革命旧址为表现形式,把自身专业特性与当代展示语言相结合;人文学科和艺术管理专业在参与展览构想的同时,组织师生到长征途上开展儿童美术教学。不同学科的创作成果构成新颖的展览形态,不但拓延了表现历史题材的创作空间,更是在当代艺术语境下中央美术学院多学科最新创作成果的一次集结展示。

 


《红军食谱》造型学院基础部集体创作 2016年 60×70cm

 

推行新机制 探索新路径

 

为了实现此次展览的学术要求,保证创作成果的专业品质,中央美术学院通过推行全新创作机制、整合集体创作力量、探索学院创作路径,为中央美院近百年艺术传统的继承与发展提供了系统性、全局性的研创平台和机制保障,这是央美适应时代需求,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的具体举措。这一举措不仅通过构建交流平台打通学科壁垒,以全学科、跨媒介的方式促进对长征精神的当代诉述,而且通过打造一条艺术家与当代中国、当代世界关联互动的学院路径,帮助艺术家找到个人艺术追求与社会、时代、历史的契合点,进而推动学院艺术发挥更大的社会作用。

 

为了进一步梳理中央美术学院在此次展览中的结构性探索,学校还围绕展览创作机制、创作过程、创作成果汇编了《学院新路径——中央美术学院“接力”系列展创作机制探研》《历史的现场——中央美术学院“接力”系列展第二回师生写生创作集》《艺术再长征——中央美术学院“接力”系列展览美术作品集》展览系列出版物。

 


范迪安 《雪山、草地》200×300cm 2016年

 


《离天三尺三》 中国画学院集体创作  2016年

 


马路 《荒岭熔岩》  2016年 210cmX180cm 丙烯、综合技法

 

承续传统,接引未来,今天的中央美术学院在接力优秀传统的同时紧跟时代脉搏、集结新的力量,以不辜负时代的重托为使命,用作品为时代写照,体现出中央美术学院教师队伍的学术风范。范迪安说到:“中央美术学院‘接力’系列展:‘艺术再长征’是回顾历史的,也是立足现实的,更是指向未来的,它不仅是中央美术学院以长征精神为主题描绘出的史诗画卷,更是央美几代人前后接续的艺术气度、学术精神和文化理想的集中体现。”在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日子里,中央美术学院通过这次展览弘扬以长征精神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引领广大观众重温历史、关注当下,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科研处 宣传部/文图
宣传部 徐新立/编
2016年11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