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迪安院长为2016级博士生做思政课讲座 ——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时代发展

 

2016年12月20日下午,范迪安院长为2016级博士生思政课“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做了题为《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时代发展》的课程讲座,这是继第一讲《马克思主义文艺史观的当代价值》之后,范院长再次为同学们带来的一场有关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当代中国文艺发展的思想盛宴。

 

 

作为党的文艺座谈会和第十次文代会的亲历者,范院长深刻阐释了习总书记两次谈话精神,为同学们指明了中国文艺的发展方向和艺术家应肩负的历史责任。他特别谈到,习总书记时隔两年的谈话,对国家未来发展有了更准确的判断、更明确的方向和更全面的建设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文代会讲话中提出,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范院长语重心长地告诉同学们,要把四个方面有机融合起来吸收理解,通过自己的学习探索、创作研究、不断践行来体现。只有深刻理解这四点希望,把握文艺所处的时代坐标,才能把原则性、方向性的指引变成自觉行为。

 

 

“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范院长特别强调了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他说,谈论文艺建设,离不开文化自信。要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联系起来去践行。当下全球文化竞争形势严峻,有的国家历史短浅却在自我建构,有的国家历史上接受了中华文化滋养却避而不谈,这就要求我们更加重视中华民族辉煌的文化成就和强大的创造力。对于高层次的人才而言,要具备更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更多的文化自信,应对时代的挑战。

 

 

什么是文化创造力?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任何一个时代的文艺,只有同国家发展和民族命运紧紧维系起来休戚与共,才能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如果说文艺要塑造人心,那么创作者首先要塑造自己,要努力做到习总书记提出的“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这样的优秀艺术家。

 

 

范迪安院长鼓励大家说,中央美院的前辈曾经创造过许多优秀的作品,探索出符合历史特征的艺术表现形式,这激励着我们不断思索如何才能完成代表当下时代风貌的艺术作品。范院长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带领大家回顾了中华民族灿烂的视觉文化历史发展,列举了运用古代传统文化元素设计的成功案例,并指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指明未来设计和创作的方向,为同学们极大地拓展了专业思考的空间。

 

 

讲座最后,范院长还和同学们进行了真诚而深刻的交流。对同学们提出的关于中国画走向世界、中国当代艺术与世界的关系等多个问题做出了富有启发性的回答。“只有中国在各方面不断地发展、强大,才能调整国内外文化关系的天平,增加海外人士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和了解。中国画的创作离不开中国传统笔墨造型的体系,要在此基础上创作出能引发更普遍的感情共鸣的文艺作品”“中国当代艺术曾经被世界选择,最终走入世界,成为可以对话的角色。先锋性、实验性曾被当成唯一的趋向,但是当代艺术并不只是凭借材料新、媒介新而具有新意,应更是要通过新的视角来观察和判断世界的新动态,创作出具的有人类共同情感体验的作品。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艺术家们要抓住这个时机,避免在特定游戏规则中取胜,既不闭关自守,又不投其所好,既不套用风格,更无关形式的先锋与落后,要用自己的风范赢得世界的喝彩。关注国际动态的同时反观自身,这是央美学生应该有的气魄。”范院长热情洋溢的回答和由衷的鼓励,赢得同学们阵阵热烈掌声。

 

 


文:孙玉坤

图:宋曼青等

编辑: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