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美设计助力亚洲文明对话大会

2019年4月25日,由中央美术学院艺术设计研究院院长刘波教授及其团队设计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标志正式发布。这是中央美术学院接受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执委会的委托承担的又一项国家重大设计任务,在院长范迪安等校领导的高度支持与充分指导下,刘波教授及其团队圆满完成了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标志设计的任务。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标志设计整体以“文明之花盛开绽放”和“亚洲不同国家与地区的文明互鉴共荣”为创意,选取了牡丹、手牵手、丝带和七彩虹作为设计的核心视觉元素。其中,标志的主体形态由象征文明的牡丹花衍生而来,盛开的花瓣形成了一个中心对称图形,体现出了一种绽放与互动的视觉效果。按照地理位置划分,亚洲共有六个分区,将标志设计成六瓣互动的花瓣状图形,以此对应和体现完整的亚洲概念。在此基础上,将抽象的人的形态融入象征亚洲不同分区的六个花瓣,形成了人与人之间手牵手连接和沟通的视觉效果,寓意亚洲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交流与共同发展,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同时,标志的整体形态又像灵动飘扬的彩色丝带,呼应和增添了亚洲文明对话大会这个重大事件的喜庆氛围。在颜色上,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标志设计选取了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不仅体现了亚洲各国国旗的色彩,也象征亚洲不同文明的绚丽多彩。标志的主体图形中间嵌入了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英文字母缩写CDAC,下方是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中英文标准字排列,共同构成完整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标志。
作为此次大会及其系列活动的主视觉,这个标志生动地体现了大会的主题和内涵。它适用于大会现场、嘉年华活动以及文明周等不同场景,也包括电视转播、多媒体、道旗、会议文件、各种活动请柬以及礼品等不同媒介的应用。标志的形与色的图形构成极具动感,延伸应用效果十分突出,为此次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圆满举行增光添彩。 
  
我校学生团队受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邀约,接续设计了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志愿者服装,设计学院教授肖勇、中国画学院副教授于洋担任设计顾问,设计学院学生魏冉、李晓坤的方案最终被采纳,以青春的方式为亚文会贡献力量。 亚洲文明大会志愿者服装设计用三条颜色丰富的彩带象征亚洲文明的三组大河——黄河和长江、印度河和恒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这些大河流域孕育了丰富多彩,底蕴深厚的亚洲古老文明,它们彼此交相辉映也象征亚洲地区发展合作的活力四射。
三组大河以彩带的形式“漂”在衣服上,希望表达“不同文明、不同民族、不同宗教汇聚交融,共同组成多彩多姿的亚洲大家庭 ,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的寓意。
同时,在服装颜色的搭配上,裤子的红色代表积极、朝气、热情、欢乐,给人以青春活力、热情奔放、积极向上的感觉,又象征吉祥,也绵延地传递了恒久的喜庆气息。上衣与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logo相呼应,选取了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体现亚洲各国国旗色彩的同时,也象征亚洲不同文明的绚丽多彩。